院工会(退休人员服务处、关工委)
 学校首页  网站首页  工会简介  机构设置  法律法规  工会文件  女工园地  健康人生 
院工会(退休人员服务处、关工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会文件>>正文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发展 奋力开启创新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新局面
2018-07-01 10:19  

——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第一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桂贞

(2018年6月30日)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筹备已久的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学院近几年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2018年工作计划,研究讨论学院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院建设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综合改革,努力实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激发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院民主建设进程,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紧密围绕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十三五规划”奋斗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一、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近几年,是我院大建设、新发展、稳提高的重要阶段。在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怀关注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以“创新融合、质量立校”作为改革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总引领,以建设“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为总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在校园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党建思政工作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一)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近几年,学院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坚持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学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七个一”工程、“河职小书架”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住经常,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组织了干部培训工作和各项党建工作培训班,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成绩显著,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二是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富有成效。学院对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廉政工作会议、党委中心组学习、实地参观等形式载体,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强化责任担当,对从严治党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将巡视整改和专项治理工作同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格落实;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学院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创新党员组织生活,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规范有序进行了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以及各类形式的培训学习工作,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党费管理使用办法,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科学规划促进发展

学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学院发展。一是确定了发展思路。近几年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和责任,坚持“创新、质量、开放、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创新融合、质量立校”作为改革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从全局上,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两个强化”,打造“三项工程”,建设“三个课堂”,推进“三星计划”,实现“四个提高”,即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强化专业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实施“匠心筑梦·卓越计划”,打造专业技术精湛的“技能之星”,创新创业成绩显著的“创业之星”和具有管理服务能力的“服务之星”,分类精准施教,发挥梯次辐射带动效应;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内部管理优化,提高管理活力;注重办学条件改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二是谋划了发展战略。学院组织编制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规划”,为学院五年内的发展绘就了蓝图,编印了“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为学院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制定了推进措施。学院制定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三项工程,有利推进了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工作进展,引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精准施教。一是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把“爱业、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等“五业精神”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四种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人职匹配分类培养计划,开发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职匹配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各类模型,依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分类培养,精准施教打造大国工匠,为区域培养了一大批“工匠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了梯次辐射带动效应。二是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中国大能手公司合作,实施“匠心筑梦·卓越计划”,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大约在1:1;应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95%以上,其中高级证书获取率26%以上;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来检验技能教学成果,在近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70多项、省级奖励120多项、地厅级奖励近200项,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区选拔赛上,获得一等奖13项,14个赛项入围全国决赛,参赛入围率高达47%。三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使专业发展紧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新增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5个专业,立项建设品牌专业13个,特色专业25个,逐步形成了智能制造等7个特色专业集群。学院当前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烹饪工艺与营养等4个国家示范重点专业,7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7门,数控技术等7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四)师资建设不断优化,科研工作取得突破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优化师资结构。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师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提升了教师结构和专业水平。近几年我院有专任教师总数600余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21人(教授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23 %,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河南省职教专家4人,入选“万人计划”国家级名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1人。赴北京高校参加专场招聘会,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双百”培训工程及“一流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每年支持200名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邀请德国职教专家为学院专业教师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多次开展国际交流,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德、澳、美、英、新等地研修学习;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打造学院名师、中原名师;不断加强辅导员团队及职业能力建设,开展“教练型辅导员”培训,组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三是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学院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学院科研工作量核定及考核办法、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实施科研能力提升工程,近几年,学院教师申报省部级项目、编撰出版著作和教材、学术论文及各类专利申请等数量、质量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取得突破。

(五)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招生就业工作连创佳绩

近几年,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招生就业工作态势良好。一是招生方法不断创新。学院实施“招生部门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密切配合、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联动招生机制,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片等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招生宣传;并强化招生咨询与服务建设,积极参加各地的招生咨询会,拓展生源并加强学院生源地建设等,确保录取数量。二是生源质量持续提高。近几年我院统招录取分数连续高出省控线,2017年,我院高职录取完成率达99%以上,本科录取完成率达100%;学院统招录取分数高居全省前列,28%的考生分数超过国家二本分数线,录取质量不断提高,一次就业率达91%,高出全省平均值10个百分点,毕业生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竞相争抢的对象。三是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就业工作方案,举办就业服务培训会,搭建就业平台,建造了标准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形成了学院与二级学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和量化考核机制,开发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系统。通过投入、建设、调研、推行、指导、创新这六个环节的工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新跨越。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全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六)一体多元引领创新创业,双创成果亮点纷呈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制定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引领工程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创新创业水平。一是实施“一体多元分层次”培养模式。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学生个性特点、自我需求为导向的跨院系、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交叉培养机制;实施“多元化”教学建设,打造以校内导师为主导、企业导师为引导、校友导师为辅导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分层次”教育链。二是搭建“1+2+N”实践平台。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清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校、政、企”共同建设了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创客空间,与微软共建省级大数据双创基地;向在校生全天候开放专业“双创”实训中心;并举办创业政策宣讲会、创业项目巡回展、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实践场地和机会。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成立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领导小组,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师资支持和场地支持,加强指导服务,开展双创教育培训;并通过举办创业政策宣讲会、创业大讲堂,激发创业意识;组织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创业沙龙,交流创业想法经验;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巡回展、创业论坛活动,展示创业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七)产教融合开放办学,合作交流构建新格局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立身之本,学院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国际交流”“校际交流”,根据学院所设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产业多方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一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方面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开设企业特色“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近几年我院与微软、大唐电信、上汽通用、阿里巴巴等30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知名企业共同开设了20多个以企业命名的订单班,构建产教发展平台。二是开展中外合作交流。学院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拓展与知名院校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在师资培训、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尽可能的拓展学院国际合作交流路径;与美国夏威夷大学KCC学院、韩国国立交通大学、加拿大圣劳伦斯应用文理和技术学院等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350个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向国际输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向纵深推进。三是加强校际横向交流。学院不断加强与优秀院校、兄弟院校的横向联系,积极参加各类校长联席会,深入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外省及兄弟院校的思路方法、先进经验;各部门及二级学院也积极赴外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促进了学院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八)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持续提升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主动承担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一是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鉴定服务。建成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建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共计17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为学院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专业平台支撑和保障;开展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建设,牵头成立河南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主动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层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二是承办各类大型考试和培训工作。连续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大赛的河南选拔比赛等赛事,承办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创业引导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每年培训和鉴定各类人员超过2万人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享建设成果和经验。三是开展对口支援。学院利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经验与资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对口支援,吸引众多院校来我院考察交流;对中西部地区16所职业院校支援帮助,帮助新疆建设兵团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顺利升格高职院校,共享了示范建设成果和经验,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

(九)基础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院积极推进校园基础建设,目前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学院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一是优化完善校园基础建设。学院校园基础建设能力迈出新步伐,近几年,学院完成运动场看台、塑胶跑道建设工程;现代技术综合实训中心、“两湖”及学生广场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学院大门、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正在设计,行政楼、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正在进行;宿舍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实现了新生6人间的住宿标准,逐步完善了校园服务公共体系;校园绿色计划正逐步实施,校园环境和人文生态景观逐渐改善。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生态智慧校园。采用高端核心技术,对校园基础网络结构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主干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已经完成了学院智慧校园教学和办公区的网络布线及设备安装,部分区域已经实现无线上网;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在加紧实施,软硬结合不断提升办学条件。三是校园文化生态建设发展良好。学院注重凝练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图书馆和校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合力开展了河职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举办读书月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进校演出,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貌;并大力弘扬志愿者文化,组织雷锋月活动,三下乡基层服务,敬老院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了志愿者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

(十)民生工程温暖人心,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学院始终将师生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解决师生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体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一是改善师生生活工作条件。学院向职工分配周转房,完成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的维修改造等工作,为教学楼和公共区域安装直饮水设备;教学楼安装空调,不断改善教职工生活工作条件。二是教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学院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主动争取政策,调整绩效工资基数,增加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缴存比例,发放平安建设奖、目标考核奖,人均津贴发放5.8万元以上,近三年年均津贴增长10%以上,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三是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学院从教职工利益出发,关注职工利益,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了各类文体活动,完善了各种职工福利待遇,建成教职工活动室,发放教职工节日福利;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完成省直养老保险入保工作,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得到提高;学院专业技术岗位紧缺问题得到解决,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过去的几年,我院坚持党的领导,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持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经过全院上下的努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彰显,职工收入明显提高,校园环境明显优化,办学声誉明显提升。以上取得的成绩是全体教职工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结果。我代表学院再次向老师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中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认真审视学院当前改革发展现状,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学院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职业教育利好政策带来的新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定位和新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持续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和民族“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等伟大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等教育继续发挥基础作用,提供知识、人才支撑,还需要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重要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实现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因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明确新定位,勇担新使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未来大任的高素质人才;对接国家需求,促进学术创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国家间从文化互通到民心相通。    

(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的总目标,强调要打好“四张牌”,推进“三区一群”建设,这都对学院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不断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能够享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互联网+”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科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网络信息化教学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我们应以大数据和互联思维重新审视工作,要主动地接受“互联网+”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改造,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线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    

(三)学院在高职教育格局中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确定在全国建设200所优质高职院校,这是教育部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后,扶优扶强策略的延续。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激烈竞争中赖以立足的生存之本。成功创建优质校,则意味着学院继示范性高职建设之后,能够得到教育部和我省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学院快速发展的脚步不会受到阻滞。截至目前,各省确定的立项建设高职院校总数已经超过了500所,面临的竞争不言而喻。今年教育部在2018年工作要点中已经明确提出,继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之后,在高职院校中将启动“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活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即将展开,无疑又是高职院校中的一次大洗牌。    

面对新形势,众多兄弟院校表现突出,很多当年既不是“示范”也不是“骨干”的院校,为了抢抓这次发展机遇,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在多个领域里做出显著的成绩。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学院在这次激烈角逐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正视自我,认清差距,要想成为真正“优质”院校,就必须在院校治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中成为佼佼者。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学院发展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敢为善成的闯劲,干是当头的狠劲,踏踏实实地做好优质院校建设的每一项工作、每个建设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把我们学院建设成为真正一流的高职院校。    

三、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2018年是党建工作质量年,学院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一是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深化巡视整改,成立学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党委领导核心和统揽全局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常态化作风巡查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建引领课程优化、教学优施、评价优改;按照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过程化管理的总思路,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以多种途径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党代会年会制度,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党内工作责任制。加强和完善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三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政课堂主阵地建设,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宣传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法治校园,确保校园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党团培训、新生“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毕业教育等活动,营造校园育人氛围,以党建引领学生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推进教育教学诊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成功与否,根本标准是看它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加快教育教学诊改。一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因材施教计划,增加选修课比例,改进选课模式,服务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学院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对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改,以教学诊改推进优质校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按照“管、办、评”分离原则,自主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在人才分类培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分类精准施教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开展以赛促学特色建设。以项目为引领积极开展及参与各类竞赛,调动师生积极性、自主创新性,力争取得一些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和省级标志性成果,并把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检验质量、展示成果的舞台,凸显品牌专业,强化产出标识成果,释放办学活力。三是加大教辅支持教学中心工作的力度。推进图书馆改造项目建设,实现智能化图书借阅;保障校园网络建设、公共活动空间等服务设施的改建,以保障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学院教学改革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推进公共管理服务精细化,健全奖励激励机制

继续推进管理服务和奖励机制改革,力求有效撬动每个教职工的内在动力,真正让每位教职工在制度改革中看到变化、获得实惠、感到满意,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依法治校,抓好章程建设,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院办公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办法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制度改革始终,使管理链条更加完整、程序更加公平;加大学院内涵建设,加强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培训工作,强化全体教职工“为人民服务”的旨归。二是完善二级学院管理改革。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突出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和作用,对二级学院实行绩效工资总额动态包干,扩大包干经费内容和总额,下放财务审批权限,实现人事、财务、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绩效改革分配办法。坚持尊重师生劳动和贡献的理念,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全面质量考核办法,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相适应,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人事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教学、管理、科研、教辅等各类岗位实施差异分配,调动各类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向高层次拔尖人才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倾斜的收入分配机制,修订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大力奖励为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学院教师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着力建立起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学院名师、中原名师;按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工勤三支队伍分系列、分类型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完善管理队伍的选聘、培训、晋升、考核、分配等相关制度,尊重每一名教职员工的成长成才,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河职好教师、最美辅导员等一系列的评比奖励活动,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二是优化专业建设。全力推进建设实施优质校专业群“一群一院一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打造特有的、与区域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专业群,使专业群合力发挥引导作用;在做好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会计、酒店管理和广告设计与制作等7个国家骨干专业基础上,做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制作与特色服务、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乐表演和物流管理等7个特色专业群。三是开展名师和专业品牌建设。学院将整合已有专业品牌和名师品牌,继续推进并打造新的工作亮点。寻找并培养教学名师,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展示学院教育教学特色和风采的窗口,成为推出更多新人、培养更多名师的阵地,成为培育教师教学、科研的平台;打造特色名师品牌,开展专业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刚刚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职能,研究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品牌专业特色优势,打造几个特色高水平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定位,凝练专业品牌文化,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有计划有规范的进行品牌推广。

(五)创新文化传承,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以塑造学院精神为核心,积极探索融教育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大学文化。一是加快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两湖建设、校园景观改造等一系列校园环境基础建设项目,实现环境育人功效;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绿化美化校园;完成校展室建设、校园实体书店建设等项目,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校园;设计建成具有标志性的学院建筑,营造文化氛围,涵养师生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二是营造以文育人优良环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围绕“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坚持文化引领,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师德师风,搭建平台,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培育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及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打造文明校园、法治校园,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三是搭建德育大平台。制定实施学院共青团改革方案,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广泛组织社团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全面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宪法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师、思政教学团队的教育培训,提高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思政工作新格局。

(六)深化融合开放办学,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办学。规范既有校企合作项目,创新与区域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探索成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构,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出知名企业冠名、具有学院标签的校企合作品牌;继续深化学院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企业订单班规模;做好第三代学徒制试点的各项工作。二是增强国际合作交流驱动发展。坚持把国际交流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与境外知名高校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签订联合培养学生协议,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拓展师生视野。三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学院应继续坚持肩负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的使命和义务,加强校地合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训服务要在保障教学使用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仿真体验、职业技能培训”等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服务,不断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要促进教学与市场融合,努力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身,实现与企业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目的。

(七)推进招生就业工作,打造创新创业新名片

一是全面做好招生工作。做好接下来的招生和新生入学准备,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要完善招生工作机制,优化并创新招生环节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稳定招生规模,进一步调整生源比例,招生重点由面向普通学生转向应用技能人才。二是做好就业指导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水平建设,切实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加强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扩大现代学徒制、企业冠名订单班等培养规模,推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所需,与教学培养联动,实现精准推送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创业就业。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今年的创新创业典型高校50强评选工作对我院是一个激励和督促,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加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继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从比赛中培养项目;继续举办创业精英训练班,拓展创业团队素质,强化创业指导服务,选取优质创业团队,集中力量开展帮扶,通过协助申请政府奖励、发放创业基金、直接注入资本等形式,打造创业成功范本。

(八)推进基础建设改善民生,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师生共享。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职工活动中心的建成,要与校园改造工程进度相配套;继续推动“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校园监控、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加快校园无纸化办公和启用教务、学籍管理平台。二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稳定工作,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特殊事件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抓好消防、交通和食品安全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三是提高服务师生水平。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优化完善教学办公设施,依照相关制度,做好教职工房屋分配工作,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图书馆改造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改善学生宿舍洗浴系统安装和直饮水配套设施、完善洗浴中心建设、学生食堂服务托管等工作;关心和解决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待遇和健康等问题,加大对特殊困难退休老同志的帮扶力度;竭尽全力做好师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工作。

今年是学院创建优质院校的收官之年,当前我们迫切的任务是保质保优推进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召开7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推进会。当前优质校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个项目把握好时间节点,克服困难,确保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求各建设项目要充分认识标志性成果产出的迫切性,把工作重心向标志性成果上转移,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推动成果产出,加快建设成果展示路线工作;学院各部门要集中力量,精准发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项目完成率和资金使用率;各领导干部要全面深入问诊把脉,了解当前影响建设进程的突出问题,找准推进项目建设的切入点;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资金安排、招标采购、基础建设等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其快速推进开展,各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要以项目推进效率为重,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努力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    

2018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学院建设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的收官之年。按照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学院将聚焦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聚力优质高职院校创建,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落实好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致力于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着力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学院发展大变化、大突破、大飞跃。    

同志们,时代赋予重托,任务已在肩上。让我们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拼搏,为学院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闭窗口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平安大道210号 电话:0371-65892388

豫ICP备10002213号 郑公备:41010029000143 网络警察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